烏蠻
基本解釋
古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名。亦指其居住地。 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絶塞 烏蠻 北,孤城 白帝 邊。”《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 南詔 ……本 哀牢夷 后, 烏蠻 別種也。” 宋 陸游 《通判夔州謝政府啟》:“惟是 魚復(fù) 之故城,雖號 烏蠻 之絶塞,乃如別駕,實類閒官。”
成語(Idiom):烏蠻
發(fā)音(Pronunciation):wū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黑暗無知、野蠻粗魯?shù)娜嘶虻胤健?/p>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蠻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烏指黑色,蠻指野蠻。烏蠻一詞形容的是黑暗無知、野蠻粗魯?shù)娜嘶虻胤健_@個成語通常用來批評那些沒有文化修養(yǎng)、行為粗魯?shù)娜嘶虻胤健?/p>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蠻一詞可以用來形容某些地方的文化水平低下或人們的行為粗魯。比如,你可以用烏蠻來形容一個沒有禮貌、沒有教養(yǎng)的人。此外,也可以用烏蠻來形容某個地區(qū)的文化程度較低,或者某個群體的行為舉止粗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蠻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晉國的襄公對齊國的貴族進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貴族們都穿著華麗的衣服,但有一個叫烏蠻的人卻穿著黑色的衣服出現(xiàn)在宴會上。襄公非常生氣,認(rèn)為烏蠻不懂得禮儀,是一個野蠻人。后來,烏蠻一詞就成為了形容沒有文化修養(yǎng)、行為粗魯?shù)娜嘶虻胤降某烧Z。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蠻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無禮,真是個烏蠻之人。
2. 這個地方的文化程度很低,被稱為烏蠻之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烏蠻的發(fā)音“wū mán”與黑暗無知、野蠻粗魯?shù)男蜗舐?lián)系起來。想象一個黑暗的世界,里面充滿了野蠻的人和粗魯?shù)男袨椋@樣可以更容易記住烏蠻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烏蠻相關(guān)的成語,如烏七八糟、烏煙瘴氣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的舉止真是烏蠻,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那個地方的人文化程度很低,整個地方都像是個烏蠻之地。
3. 高中生:他雖然長得很帥,但是舉止卻烏蠻無禮,完全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