瘃墜
成語(Idiom):瘃墜(zhú zhu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ú zh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行動懶散,沒有精神和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瘃墜是由瘃和墜兩個字組成的,瘃是指腳底下的肉,墜是指落下來。合在一起形容人行動懶散,沒有精神和活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懶散無精打采的樣子,或者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工作效率低下,沒有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瘃墜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逍遙游》一書中,原文是“瘃疭者,瘃而墜也,癉癉而墜也”。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腳步輕快、有活力的樣子來比喻人的精神狀態(tài)。而瘃墜則相反,形容人行動懶散、沒有精神和活力。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瘃墜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最近總是瘃墜的樣子,一點都不積極。
2. 這個團隊工作效率太低了,完全是瘃墜的狀態(tài)。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的腳底下有一塊瘃瘡,走路的時候腳步會變得懶散,沒有精神和活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精神狀態(tài)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精神煥發(fā)”、“精神抖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玩游戲玩得太晚了,第二天上學的時候看起來有點瘃墜。
2. 初中生:我昨天晚上熬夜寫作業(yè),今天上課的時候感覺自己有點瘃墜。
3. 高中生:考試前的幾天,同學們都很努力備考,沒有人瘃墜的樣子。
4. 大學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放松,我感覺自己有點瘃墜,需要重新調(diào)整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