椶衣
成語(Idiom):椶衣 (zōng yī)
發音(Pronunciation):zō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椶衣是指用木板做成的衣服,比喻言行嚴肅,不茍言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椶衣源自古代的一種服裝,用木板做成,形狀筆挺,不容易彎曲。因此,成語椶衣比喻人的言行嚴肅,態度嚴謹,不輕易示弱或嬉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椶衣常用來形容人在嚴肅的場合中,保持莊重和嚴肅的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些正式的場合,如會議、演講、考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椶衣最早出現在《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當時,衛將軍驃騎(一種軍官職位)楊輔之去世后,他的兒子為了紀念父親,制作了一件用木板做成的衣服,形狀挺拔,象征著父親的嚴肅和正直。后來,椶衣成為一種比喻,用來形容人的嚴肅和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椶衣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莊嚴的儀式上,他穿著椶衣,舉止莊重。
2. 領導在會議上一向穿著椶衣,非常嚴肅認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穿著用木板做成的衣服,保持嚴肅和莊重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嚴肅和莊重相關的成語,如“嚴以律己”、“莊重大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的時候,總是穿著椶衣,看起來很嚴肅。
2. 初中生:考試的時候,同學們都穿著椶衣,表示對考試的重視。
3. 高中生:學校舉行的畢業典禮上,畢業生們都穿著椶衣,莊重而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