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徙
成語(Idiom):靡徙(mí xǐ)
發音(Pronunciation):mí x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風雨交加,行人稀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靡徙是由“靡”和“徙”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靡”意為疲倦、疲軟,引申為凋敝、衰敗;“徙”意為遷移、轉移。整個成語的意思是,風雨交加時,人們疲倦衰敗,往來的行人稀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靡徙常用于形容風雨交加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某個時間人流稀少,冷冷清清的情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劉琨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劉琨是晉朝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在任職期間,遭遇了戰亂和災害,導致人民流離失所,田地荒蕪。這時,有一位名叫郭洪的人,寫了一篇詩來形容當時的情況,其中就有“風雨凄凄雞犬靜,舟車靡徙人稀”這樣的句子。后來,人們將其中的“靡徙”這個詞語獨立出來,成為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靡徙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雷雨過后,街上靡徙無人,空蕩蕩的。
2. 這個偏遠的村莊人煙稀少,可以說是靡徙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在風雨交加的情況下,人們疲憊不堪,往來的行人稀少,形成了靡徙的景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天氣相關的成語,如“風雨如晦”、“雨過天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下雨天的時候,學校門口靡徙無人。
2. 初中生:這個商場的人氣越來越差,周末也是靡徙的。
3. 高中生:經濟危機使得許多人失業,很多城市變得靡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