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gòng dài tiān ㄅㄨˋ ㄍㄨㄙˋ ㄉㄞˋ ㄊㄧㄢ不共戴天
◎ 不共戴天 bùgòngdàitiān
[will not live under the same sky with one's enemy;be deadly fend with sb.] 不愿與仇人共生世間,比喻仇恨極深
此不共戴天之仇,兒誓不與俱生人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你我不共戴天
不共戴天之仇
詞語解釋
bù gòng dài tiān ㄅㄨˋ ㄍㄨㄙˋ ㄉㄞˋ ㄊㄧㄢ不共戴天
謂不共存于人世間。喻仇恨極深。語出《禮記·曲禮上》:“父之讐,弗與共戴天。”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我國家之於 金 虜,蓋百世不共戴天之讎也。”《說唐》第十五回:“老太爺盡忠被戮,理當不共戴天,奈何欲棄 南陽 ,逃遁他方,而不念君父之仇乎?” 蕭三 《片山潛的手》詩:“他們誓死驅逐你這萬惡的倭寇!他們誓死要報這不共戴天之仇!”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共戴天
成語(Idiom):不共戴天
發音(Pronunciation):bù gòng dài t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敵對勢力或人物之間互不共存、互不容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共戴天是一個貶義詞語,表示彼此之間仇恨深重,無法共存。它強調了對方的惡劣行為或勢力的不可容忍,暗示了雙方之間的決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共戴天常用于描述敵對國家、勢力、人物之間的關系。它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對立的團體或個人之間的嚴重沖突,無法和平共處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共戴天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小說《水滸傳》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楊志的英雄,他為了報父仇,與宋江等人結盟,共同反抗當時的腐敗政府。而后來,楊志發現宋江等人背叛了他,為了報復,他與宋江成為了不共戴天的敵人。這個故事中的情節,形象地表達了彼此之間的仇恨和決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共戴天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不共”表示“不共享”、“不共同”,“戴天”表示“共同生活在天下”。整個成語通過“不共”來強調彼此之間的決裂,再通過“戴天”來表示無法共同生活在一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仇恨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
2. 這兩個勢力是不共戴天的,他們之間的沖突無法調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敵對的勢力或人物之間,他們頭上都戴著天,但是它們是不共戴天的,無法和平共存。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水火不容”、“勢不兩立”等,以豐富自己的漢語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無法和解。
2. 初中生:兩個幫派之間的仇恨已經深入骨髓,變成了不共戴天的敵人。
3. 高中生:這兩個國家之間的沖突已經升級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無法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