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姓
基本解釋
(1).氏與姓。《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 孔穎達 疏:“人臣有大功者,天子封為國君,又賜之以姓,諸侯以國為氏,言其得封又得姓,兼受之也。”《國語·周語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閒之,故亡其氏姓,踣斃不振,絶后無主,湮替隸圉。”
(2).指姓。《后漢書·烏桓傳》:“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亦有氏姓本復,減省從單,或去‘萬紐’而留‘于’,或止存‘狄’而除‘厙’。” 魯迅 《熱風·不懂的音譯》:“但于外國人的氏姓上定要加一個《百家姓》里所有的字,卻幾乎成了現在譯界的常習。”
(3).謂宗族譜系。《新唐書·李守素傳》:“通氏姓學,世號‘肉譜’。”
成語(Idiom):氏姓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家族姓氏,也表示人的身份和家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氏姓是由兩個意思相近的詞語組成,指的是人的姓氏。氏,原指氏族的名字,后來泛指姓氏。姓,指家族的名字,是中國人的家族稱謂。氏姓表示一個人的家族姓氏,也代表著人的身份和家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氏姓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的身份和家世,可以用來強調一個人的家族背景和社會地位。在正式場合或者文學作品中,常用來揭示人物的身份和背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氏姓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姓氏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著一個人的家族和身份。因此,人們常常使用氏姓這個成語來強調一個人的家族背景和社會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氏姓這個成語由兩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出身名門,氏姓顯赫。
2. 這個家族的氏姓在這個地區有很高的聲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氏姓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自我介紹時,以氏姓來表示自己的姓氏,從而聯想到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姓氏的起源和文化背景,以及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社會結構和等級制度。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氏姓是王。
2. 初中生:她的氏姓代表著一個古老的家族。
3. 高中生:他的氏姓在這個城市里非常有聲望。
4. 大學生:我們班上有各種氏姓的同學,代表著不同的家族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