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孽
成語(Idiom):格孽
發音(Pronunciation):gé n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命運或境遇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不幸的厄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格,指評判、判定;孽,指罪孽、罪惡。格孽原指刑罰、報應,后來引申為指命運不公、遭受不幸。成語中的“格”是指上天對人的判決,而“孽”則是指人所犯下的罪過。因此,格孽可以理解為人所犯的罪過遭受到了上天的判決,即命運不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格孽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所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或不幸的厄運,常常用于抒發對命運不公的憤懣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隱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齊國的隱公被他的臣子們誤導,最終導致了齊國的滅亡。這個故事中,隱公被形容為因為自己的錯誤而遭受了不幸的命運,被稱為“受了格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形式固定。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為自己的過去所犯下的錯誤而感到格孽深重。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過錯往往會招致格孽的報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成語“格孽”與“命運不公”或“不幸的厄運”聯系起來,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命運、報應相關的成語,如“因果報應”、“罪有應得”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小明受到了格孽,因為他在考試中被認為作弊了。
2. 初中生:我從小聽爺爺說過,做壞事會有格孽的,所以我們要做好人。
3. 高中生:格孽這個詞語讓我想起了古代的宮廷劇,那些被害的宮女們好像都受了格孽。
4. 大學生:社會不公平,很多人都受到了格孽,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不公平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