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暴
基本解釋
謂冒犯侵凌。《東觀漢記·趙咨傳》:“諸盜皆慚嘆,跪曰:‘所犯無狀,干暴賢者。’”
乾暴:曬干。 漢 王充 《論衡·商蟲》:“藏宿麥之種,烈日乾暴,投于燥器,則蟲不生;如不乾暴,閘喋之蟲,生如云煙。”
成語(Idiom):干暴(gàn bào)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b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武力或暴力手段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暴是由“干”和“暴”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干”表示用力、行動,而“暴”表示暴力、武力。干暴的基本含義是指通過使用武力或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常常用來形容采取激烈、強硬的手段來達到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干暴一詞多用于負面場景,描述人們采取極端手段或暴力行為來解決問題。例如,可以用于描述某個國家或組織對待政治反對派的手段,或者用于描述某個人對待他人的行為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干暴是一個貶義詞,一般不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干暴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兵法。在古代戰爭時期,為了保衛國家或奪取勝利,人們常常需要采取激烈的武力手段。因此,干暴這個成語形成了,用來描述戰爭中使用武力或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暴是一個雙音節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干”和“暴”分別表示動詞的用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愿意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而是選擇了干暴的方式。
2. 這個犯罪團伙以干暴手段來控制地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干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干)用暴力的方式(暴)來解決問題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干暴,還有一些類似的成語可以學習,如“以暴制暴”、“以暴易暴”等。這些成語都與暴力手段有關,可以進一步了解它們的使用場景和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們之間的爭執越來越激烈,最后只能用干暴的方法解決。
2. 初中生(14歲):這個團伙以干暴手段來威脅其他學生,導致校園秩序混亂。
3. 高中生(17歲):在這個城市,黑幫組織經常使用干暴的方式來爭奪地盤。
4. 大學生(20歲):政府應該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而不是采取干暴的方式對待抗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