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愆
基本解釋
猶歸過,引咎。 漢 方望 《辭謝隗囂書》:“夫以二子之賢,勒銘兩國,猶削跡歸愆,請命乞身, 望 之無勞,蓋其宜也。”
成語(Idiom):歸愆(guī qiān)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qi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還、歸還過失、賠禮道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愆是指歸還失去的東西或者賠償犯下的過失,也可以表示向他人道歉或賠禮。這個成語中的“歸”表示歸還,而“愆”表示過失。歸愆的含義是承認自己的錯誤并主動采取補救措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愆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主動承認錯誤并采取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失。它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道歉場景,也可以用在商業談判或法律糾紛解決過程中。使用這個成語可以表達一個人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并愿意補救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愆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晉書·王羲之傳》,王羲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和畫家。他在書法創作中一次失手,將自己的寶貴的毛筆掉進了水中。為了彌補自己的過失,他不僅撈起了毛筆,還在水中尋找其他失落的東西,并將它們都歸還給了主人。這個故事成為了歸愆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歸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后,立即歸愆并向對方道歉。
2. 在商業談判中,如果我們犯下了錯誤,應該主動歸愆并采取措施來彌補損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愆這個成語與“歸還”和“過失”這兩個關鍵詞聯系起來記憶。同時,也可以通過想象王羲之在水中撈起毛筆并歸還失落的物品的情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歸愆相關的成語,如“歸正”、“歸咎”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小心打翻了同桌的水杯,我立刻歸愆并幫他買了一個新的。
2. 初中生:我在考試中作弊,被老師發現后,我主動歸愆并接受了相應的懲罰。
3. 高中生:我遲到了,給老師寫了一封道歉信,表示愿意歸愆并加倍努力。
以上是關于“歸愆”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