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識
成語(Idiom):雜識(zá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zá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廣泛的知識,雜亂的學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雜識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雜”指的是多種多樣的、混雜的,“識”指的是知識、學問。雜識形容一個人的知識面廣泛,掌握了許多不同領域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是雜亂無章的,沒有系統性。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學問瑣碎、不成體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雜識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形容一個人的學問廣博,但是缺乏系統性的情況下。例如,當你想表達一個人的知識雜亂無章,沒有條理時,可以使用這個成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孟子之徒,雜識之學,非孟子之所欲行也。”這句話中的“雜識”一詞首次出現,意思是指孟子的學生們學習的知識太過雜亂,不符合孟子的教育理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學問雖然很雜識,但是缺乏系統性,很難應付專業性的問題。
2. 這位教授的雜識非常廣博,幾乎涉及到了各個領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的方法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頭上戴著許多不同顏色的帽子,每個帽子上都寫著一個不同的知識點,這些帽子雜亂無章地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雜識的形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雜識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孟子的教育思想,了解他對于學問的看法,以及他對于教育的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喜歡雜識的學習,因為可以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
2. 小學生:老師說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所以我們要學習雜識的知識。
3. 初中生:我覺得雜識的學習對于提高綜合素質很有幫助。
4. 高中生:雖然我對雜識的學習有些困難,但是我會繼續努力。
5.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習更加專業的知識,不僅僅是雜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