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時
成語(Idiom):昭時
發音(Pronunciation):zhāo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明亮的時光,指光明正大的時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昭時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昭”意為明亮、清晰,表示光明正大;“時”表示時間。昭時指的是光明正大的時候,即指行為正直、光明磊落的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昭時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可以用來贊美、表揚那些遵守法律、秉公辦事、誠實守信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昭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當時,有一個叫平津侯的人,他的名字叫王陵,是漢朝的一個大臣。王陵非常重視法律,他在任職期間,不管是對待自己的家人還是對待朝廷的事務,都始終遵守法律,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情。因此,王陵被人們稱贊為昭時,表示他的品德高尚,行為光明正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昭時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始終以昭時的態度對待工作,從不做任何違法亂紀的事情。
2. 那位官員在處理問題時非常昭時,公平公正,贏得了大家的贊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昭時”與正直、光明正大的概念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明亮的時刻,代表著正直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正直、光明正大相關的成語,如“光明磊落”、“明明白白”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在考試中昭時,不要作弊。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時刻保持昭時的態度,為同學們做好榜樣。
3. 高中生:在面對誘惑時,我們應該堅守昭時的原則,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4. 大學生:大學生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做一個昭時的人。
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以昭時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工作任務,不做違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