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剪
基本解釋
亦作“ 并剪 ”。亦作“ 并翦 ”。古時 并州 所產剪刀,以鋒利著稱。 唐 杜甫 《戲題畫山水圖歌》:“焉得 并州 快剪刀,剪取 吳松 半江水。” 元 楊維楨 《廬山瀑布謠》:“便欲手把 并州 剪,剪取一副玻璃煙。” 清 趙翼 《甌北詩話·白香山詩》:“且其筆快如 并 剪,鋭如昆刀,無不達之隱,無稍晦之詞,工夫又鍛鍊至潔,看是平易,其實精純。”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張玉田 詞如 并 翦 哀 梨,爽豁心目,故誦之多。”
成語(Idiom):并州剪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zhōu j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采用武力或權謀手段,將對手徹底剪除或消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州剪是一個歷史典故,源自中國古代的一段故事。公元386年,北魏時期,北方的并州(今山西省)發生了一次叛亂。當時,叛軍勢力強大,北魏朝廷派遣了一位名叫郭太后的女將軍前往平叛。郭太后采用了各種手段,包括軍事行動、謀略計策等,最終成功地將叛亂平定,并將叛軍徹底剪除。從此,人們用“并州剪”來形容采取強力手段徹底消滅對手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州剪一詞多用于形容政治、軍事、商業等領域中,采取強力手段徹底擊敗對手的情況。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人采取極端手段解決問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中國北魏時期的歷史事件,描述了郭太后成功平定叛亂并剪除叛軍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并州剪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并”是地名,并州的簡稱,表示地方;第二個字“剪”表示剪除、消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采取了并州剪的手段,終于成功地打敗了競爭對手。
2. 這個政黨通過并州剪的方式,清除了內部的異己勢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剪子剪斷了一個地方的形象,表示通過強力手段徹底消滅對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特別是北魏時期的政治局勢、軍事戰爭等,以加深對并州剪這個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用并州剪的方式,成功地解決了班級里的紛爭。
2. 初中生:歷史書上記載了郭太后用并州剪的手段平定叛亂的故事。
3. 高中生:在政治斗爭中,有時候需要采取并州剪的方式,徹底消滅對手。
4. 大學生:商界競爭激烈,有時候需要用并州剪的手段擊敗競爭對手。
5. 成年人:在職場上,有時候需要采取并州剪的方式,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