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頭
成語(Idiom):廊頭(láng tóu)
發音(Pronunciation):láng t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走廊或門前,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門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廊頭”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中的一句“廊前初日照溪橋”,原指在廊子前面或門口。后來,這個成語逐漸引申為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門口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位置靠前、地位顯赫的人或事物。也可用來形容某個地方的環境或景色。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詩中的“廊前初日照溪橋”一句,描述了一個人在秋夜清晨走出門廊,看到陽光照耀在溪橋上的景象。這句詩中的“廊前”一詞,后來演變成了成語“廊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家公司的廊頭人物,決策權都掌握在他手中。
2. 這個學校的圖書館位于校園的廊頭位置,很容易找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廊頭”與門口或走廊聯系起來,形成圖像聯想記憶。例如,想象自己站在門口或走廊上,表示位置靠前或靠近門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位置和地點相關的成語,如“門庭若市”、“門可羅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學校的門口看到了廊頭的老師。
2. 初中生:他是我們班級的廊頭人物,經常幫助同學解決問題。
3. 高中生:這個社團的活動地點在學校的廊頭位置,很多人都參加了。
4. 大學生:我在圖書館的廊頭找到了一本我需要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