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賦
基本解釋
按人丁征收的賦稅。始于 漢高祖 四年,稱算賦。凡年十五以上、五十六以下、每人每年出賦錢一百二十,為一算,亦稱丁算。此制歷代相沿,唯賦額名稱不一。至 清 初,立編審法,定為五年一舉,丁增而賦亦隨之。 康熙 五十年后,定制滋生人丁,永不如賦。 雍正 時遂將丁賦攤入地稅,稱地丁。參閱《通典·賦稅上》、《文獻通考·戶口一》。
成語(Idiom):丁賦
發音(Pronunciation):dī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平均分配財物或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丁賦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丁指的是平民百姓,賦則是指分配或分攤的意思。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將財物或責任平均分配給每個人的情景。它強調了公平、平等和合理的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丁賦常用于描述公平分配或公正待遇的情況。它可以用來表達對公平分配財富、資源、任務等的期望或贊賞。此外,丁賦也可以用于批評不公平的分配或不公正的待遇,表達對不公平行為的不滿或譴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丁賦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賢臣。相傳在古代,有一位賢臣為了解決國家財富不均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公平的分配方法。他建議將財富平均分配給每個人,以確保每個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和資源。這個建議得到了國王的贊同,從而實現了公平分配的理念。后來,人們用“丁賦”來形容這種平均分配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丁賦是由“丁”和“賦”兩個漢字組成的,其中“丁”表示平民百姓,“賦”表示分配或分攤。兩個字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意義豐富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任務丁賦得很公平,每個人都分到了相同的工作量。
2. 我們應該倡導社會資源的丁賦,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待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丁賦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大家庭聚在一起,每個人都平均分到了一份禮物或任務,表達了公平和平等的原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公平、平等相關的成語,如“一視同仁”、“公平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次都丁賦地分發好吃的糖果給我們。
2. 初中生:老師丁賦地安排了每個學生的課外活動。
3. 高中生:在班級里,我們應該丁賦地分擔學習任務,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