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筆六詩
基本解釋
謂 劉孝儀 長于文, 劉孝威 工于詩。《梁書·劉潛傳》:“ 劉潛 字 孝儀 ,袐書監 孝綽 弟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并工屬文。 孝綽 常曰:‘三筆六詩’。三即 孝儀 ,六 孝威 也。” 孝儀 排行三, 孝威 排行六,故云。
成語(Idiom):三筆六詩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bǐ liù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書法家的作品,要求字形端正、結構工整、筆畫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筆指的是橫、豎、撇;六詩指的是橫、豎、撇、捺、點、提。這六種基本筆畫是書法的基礎,也是評判一幅字畫好壞的重要標準。三筆六詩要求字形美觀、結構合理、筆畫有力,體現了書法作品的藝術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書法作品的好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藝術作品的精湛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筆六詩最早出現在北魏時期的《魏書·王獻之傳》中,原意是指王獻之的書法作品,后來逐漸成為評價書法作品的標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筆六詩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作品真是三筆六詩,字字都寫得非常漂亮。
2. 這幅字畫的三筆六詩都很工整,看起來很有藝術價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書法相關的圖片、視頻、書籍等進行聯想記憶,也可以通過練習書法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三筆六詩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書法的歷史、發展和不同流派,了解更多關于三筆六詩的具體要求和評判標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今天在美術課上學習了三筆六詩,老師說我們要注意字形和筆畫的規范。
2. 初中生(13-15歲):老師讓我們寫一篇關于三筆六詩的作文,我覺得這個詞語很有意思。
3. 高中生(16-18歲):我正在準備參加書法比賽,希望能夠寫出一幅三筆六詩的作品。
4. 大學生及以上: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正在學習書法,希望能夠掌握三筆六詩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