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霄
基本解釋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樸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梁上九霄?!?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br>(2).道家謂仙人居處?!?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張銑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王琦 注:“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瑯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br>(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成語(Idiom):九霄(jiǔ xiāo)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高遠,極其廣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霄一詞源自《詩經·秦風·無衣》,其中“九霄”指的是天空的九層。在古代,人們認為天空是一個由九層霄匯聚而成的廣闊空間,因此“九霄”成為形容非常高遠、極其廣闊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霄一詞常用于形容事物的高遠、廣闊程度。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胸懷、志向,也可以形容景色、氣勢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傳說中,天空分為九層,每層層高數百里,上至無邊無際的九霄。九霄象征著天空的廣闊和壯麗,因此成為形容高遠之物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霄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九”和“霄”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志向高遠,目標是要闖出九霄。
2. 這座山的景色美麗壯觀,讓人感嘆九霄之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九霄與天空的廣闊聯系起來,想象九層霄匯聚而成的天空,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九霄相關的成語,如“九霄云外”、“九霄云外”等,以擴展對于高遠、廣闊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長大了要飛到九霄上去看彩虹。
2. 小學生:老師,我想成為一名飛行員,飛到九霄云外去。
3. 初中生:他的夢想是要成為一名科學家,創造出改變九霄的發明。
4. 高中生:她的藝術才華非常高遠,將來一定能在九霄之上獨領風騷。
5. 大學生:他立志要成為一名企業家,將公司的業務拓展到九霄之外的市場。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九霄這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