罇俎
成語(Idiom):罇俎(zūn zǔ)
發音(Pronunciation):zūn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員的職位和權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罇,古代用來盛酒的器皿;俎,古代用來祭祀時放置祭品的器具。罇俎原指官署中的職位和權力,后來泛指官員的地位和職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官員的職位和權力,也可以用于形容任何人的地位和權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外物》中記載了一個關于罇俎的故事。據說,齊國有個人去拜訪國君,國君讓他坐到了高位上,但他拒絕了,說:“罇俎之事,非人臣之行也。”他的意思是說,罇俎是君主的職權,不是臣子應該做的事情。這個故事后來被用來形容官員的職權。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其他變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擔任罇俎之位,決策權都掌握在他手中。
2. 這位教授在學術界的罇俎地位非常高,他的觀點備受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罇俎”這個詞與官員的職位和權力相關。可以想象一個官員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手里拿著一個酒杯(罇)和祭品(俎),象征著他的職權和地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官員、職位和權力相關的成語,如“金榜題名”、“宰相肚里能撐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夢想長大后能擔任罇俎之位,為國家做出貢獻。
2. 初中生:這個班級的班長擔當了罇俎之責,組織了很多有意義的活動。
3. 高中生:政治家應該具備擔任罇俎之位的能力,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在自己的領域里成為罇俎之人,引領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