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揭
基本解釋
以雙六為戲具的一種博戲。 宋 黃庭堅 《鼓笛令·戲詠打揭》詞:“酒闌命友閑為戲,打揭兒,非常愜意。” 宋 李清照 《<打馬圖>序》:“打揭,大小,豬窩……之類,皆鄙俚不經見。”
成語(Idiom):打揭(dǎ jiē)
發音(Pronunciation):dǎ ji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揭發、揭露別人的隱私或秘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揭是指揭發或揭露別人的隱私或秘密,使其暴露于眾人之前。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表示對他人不留情面地曝光或曝露其不為人知的事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描述揭發他人的不端行為、曝光他人的丑聞、公開他人的秘密等情況。通常用于貶低他人的行為或品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揭這個成語的起源不太清楚,但可以推測與古代社會中人們對于道德行為的重視有關。古代社會講究禮義廉恥,揭發他人的隱私或秘密被視為不道德的行為,因此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打揭是由動詞“打”和名詞“揭”組成的成語,其中“打”表示進行某種行為,“揭”表示揭發或揭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打揭了公司老板的貪污行為,引起了軒然大波。
2. 她無視道德底線,打揭了朋友的隱私,讓人大跌眼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打開”這個詞聯想,將“打揭”理解為“打開揭發”,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道德、隱私保護和社會公德的知識,可以進一步理解打揭這個成語的貶義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打揭了小明在考試中作弊的事情。
2. 初中生:他們打揭了那個學生偷竊的行為,讓他丟了學校的名額。
3. 高中生:她打揭了班里一個同學的謠言,讓整個學校都知道了。
4. 大學生:他們打揭了教授的學術不端行為,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