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底下
成語(Idiom):眼皮底下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pí dǐ xi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情發生在眼前或眼睛所能及的范圍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眼皮底下”表示某事發生在眼前或眼睛所能及的范圍內,形容非常近距離或非常明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非常近,幾乎無法忽視的情況??梢杂脕硇稳菰谀橙说谋O視下,做事難以避免被發現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叫田文的大夫,他非常寵愛自己的兒子,無論他做什么事情,田文都會把他放在眼皮底下,時刻監視著他。后來,田文的兒子因為犯了重大錯誤而被罰,這個故事就成了“眼皮底下”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眼皮”和“底下”兩個詞組成,形象地描述了眼睛底下的范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辦公桌就在我的眼皮底下,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2. 這個小偷居然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偷東西,真是膽大包天。
3. 你的錯誤就發生在我的眼皮底下,我怎么能不責備你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眼皮底下”這個成語與眼睛和底下的范圍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自己的眼睛下方有一個范圍,任何事情都無法逃過自己的注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眼睛相關的成語,如“目瞪口呆”、“眼高手低”等,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在我們眼皮底下把答案寫在黑板上。
2. 初中生:他在考試的時候作弊,結果被老師逮個正著,真是在眼皮底下犯錯誤。
3. 高中生:老板就坐在我旁邊的辦公室里,我做事可不能在他的眼皮底下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