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虛
基本解釋
指天,天空。 戰國 宋玉 《小言賦》:“無內之中,微物潛生,比之無象,言之無名,蒙蒙滅景,昧昧遺形,超於大虛之域,出於未兆之庭。”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大虛所以高者,以其輕而無累也。” 宋 沉遘 《奉祠東太乙宮·五言讀道書》:“天風起寒門,便欲凌大虛。”參見“太虛。”
英文翻譯
1.【醫】extreme deficiency syndrome
成語(Idiom):大虛
發音(Pronunciation):dà x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狀態或言行舉止虛弱無力,無所作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虛是由“大”和“虛”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程度很高,“虛”表示空虛、脆弱。大虛形容人的精神狀態或行為表現得非常虛弱無力,毫無實際行動或成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虛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表現得精神不振,動力不足,缺乏積極性和決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團隊或組織的活動或事業沒有實質性的進展,沒有取得明顯的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大虛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大虛這個成語可能是根據人們對于“虛”這個詞的普遍理解和感受而形成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虛是一個形容詞+形容詞的結構,表示程度高的虛弱無力。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原本是個有志青年,可是最近一段時間一直表現得大虛無力,毫無進取心。
2. 這個項目已經進行了半年了,卻一直處于大虛的狀態,沒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大虛”這個成語中的“大”和“虛”兩個字,來幫助記憶。想象一個人非常虛弱無力,整個人都變得非常大,但卻沒有任何實際行動,只是空有一副大的外表,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大虛相關的成語,如“大吹大擂”、“大言不慚”等,來擴展對于虛弱無力狀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今天跑步跑得太多了,回到教室后變得大虛無力,連站都站不穩。
2. 初中生:考試結束后,我感覺自己變得大虛無力,什么也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休息。
3. 高中生:學校的籃球隊最近狀態不佳,全隊的球員都表現得大虛無力,一點斗志也沒有。
4. 大學生:他整天游手好閑,沒有實際行動,真是大虛無力的人。
希望這份關于“大虛”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