卬給
基本解釋
謂賴以供給。《漢書·公孫弘傳》:“歲餘,會 渾邪 等降,縣官費眾,倉府空,貧民大徙,皆卬給縣官,無以盡贍。”
成語(Idiom):卬給
發音(Pronunciation):yǎng g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屈服,堅決抵抗,不向對方低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卬給是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卬”讀作yǎng,意為抬頭,挺起胸膛;“給”讀作gěi,意為給予。整個成語的意思是不屈服,堅決抵抗,不向對方低頭。它強調的是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精神,表示對困難、壓力或挑戰的堅決反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卬給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壓力或挑戰時堅定不移,毫不退縮。可以用來形容抵抗外來侵略、堅持正義、保衛家園等方面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不屈不撓,勇往直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卬給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戰國策·魏策一》。傳說魏國有一位將軍名叫卬,他非常勇敢,善于用兵。有一次,魏國遭到敵軍的進攻,卬將軍帶領隊伍奮勇抵抗,最終成功擊退了敵人。此事傳揚開來后,人們用“卬給”來形容堅定不移,勇敢抵抗的精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對挑戰時,我們要學會卬給,堅持自己的信念。
2. 他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總是能夠卬給困難,戰勝一切困境。
3. 她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難,但她一直卬給,最終取得了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卬給”這個成語與堅強、勇敢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形成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挺起胸膛,抬頭而立,堅定地抵抗外來的壓力和挑戰,不向對方低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堅貞不屈”、“勇往直前”等,了解它們的用法和故事起源,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卬給一樣,勇敢面對考試,不害怕困難。
2. 初中生:他是一個卬給的人,不怕困難,敢于迎接挑戰。
3. 高中生:在大學入學考試中,他卬給,順利通過了考試。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我們要卬給,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