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
基本解釋
◎ 大數 dàshù
(1) [a major programme of lasting importance]∶大局;大計
(2) [fate]∶命運注定的壽限
他的大數已盡
(3) [abbreviation]∶計劃或策略
故事的大數
英文翻譯
1.{數} great number; large number; googol (=10???); rout
詳細解釋
(1).自然法則;氣數。《禮記·月令》:“﹝孟秋之月﹞凡舉大事,毋逆大數,少順其時,慎因其類。” 漢 仲長統 《昌言·理亂》:“存亡以之迭代,政亂從此周復,天道常然之大數也。” 元 無名氏 《冤家債主》第二折:“常言道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這也是箇大數。”
(2).指壽限,壽數。 宋 陳亮 《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終此大數!”《金史·阿疎傳》:“吾大數亦將終。我死,汝等當念我。”《說唐》第二十回:“原來 云召 大數未絶,故有神明相佑。”
(3).大計;大略。《管子·霸言》:“夫爭天下者,必先爭人。明大數者得人,審小計者失人。”《鹖冠子·近迭》:“今大國之君不聞先圣之道而易事,群臣無明佐之大數而有滑正之碎智。”《史記·淮陰侯列傳》:“審豪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
(4).大要。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臏兵法·五度九奪》:“故兵之大數,五十里不相救也。”
(5).約計之數。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典籍》:“ 開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萬一千八百五十卷,此自 漢 以來典籍之大數也。”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六:“ 陳恕 為三司使,上命其以中外錢糧大數以聞。”
(6).猶大勢。《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足下雖有自然之理,然未見大數。”《三國志·吳志·魯肅傳》“ 瑜 之東渡,因與同行” 裴松之 注引《吳書》:“卿等丈夫,當解大數。今日天下兵亂,有功弗賞,不追無罰,何為相偪乎?”
成語(Idiom):大數
發音(Pronunciation):dà s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大量的數字或數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數量非常龐大、巨大的數字或數量。常用于形容數量多、規模大的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用來形容人口數量、財富數量、數據量等巨大的數字或數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大數”源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大數無方,小數無法。”這句話原意是指大的數目沒有規律可循,小的數目沒有法度可依。后來,人們將“大數”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數量巨大、規模龐大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項目的投資額非常大數,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
2. 這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大數,需要加強社會管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數”與數量龐大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大量的鈔票、大群的人等,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數量相關的成語,例如“小數”、“百萬雄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家養了一大數只小魚。
2. 小學生:這個城市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一大數。
3. 中學生:這本書的銷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大數。
4. 大學生:這個項目需要投入一大數的資金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