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輝
基本解釋
(1).散發光輝。《三國志·蜀志·郤正傳》:“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輝也。” 晉 潘岳 《楊荊州誄》:“散璞發輝,臨軹作令。”
(2).發揮,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然后能經緯區宇,彌綸彝憲,發輝事業,虎炳辭義。”一本作“ 發揮 ”。
成語(Idiom):發輝
發音(Pronunciation):fā h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光芒四射,光彩照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發輝是由動詞“發”和名詞“輝”組成的成語,表示光芒四射、光彩照人的意思。它形容事物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比喻人的才華、品德或成就出眾,引人注目。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發輝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華或成就非凡,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光彩奪目。可以用在贊美他人的文章、演講或祝福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子貢與公子糾的對話。子貢問公子糾:“君子何以言其辭?”公子糾回答:“君子言辭,辭辯而不亂,行辭而不辭。辭辯者,辭之以辭也;行辭者,辭之以德也。”子貢聽后贊嘆不已,說:“子言之是也,君子之辭,辭辯而不亂,行辭而不辭,以德為辭,以德為辭,故辭辯而不亂。”這段對話中的“辭辯而不亂”一句,后來演變成了“發輝”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才華出眾,讓全場觀眾為之發輝。
2. 這幅畫色彩絢麗,使整個墻面都發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發輝”這個成語與“光芒四射”相聯系,這樣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發輝”相關的成語,如“光彩照人”、“錦繡前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她的舞蹈技巧非常出色,每次表演都讓人為之發輝。
2. 初中生(13-15歲):他在學校里成績優秀,是個發輝的學生。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音樂才華讓他在學校樂團中發輝。
4. 大學生及以上:她的創業成就非常出眾,讓整個行業為之發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