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賦
基本解釋
《西京賦》與《東京賦》的合稱。《后漢書·張衡傳》:“ 衡 乃擬 班固 《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亦省稱“ 二京 ”。 晉 左思 《三都賦序》:“余既思慕《二京》而賦‘三都’,其山川城邑,則稽之地圖,其鳥獸草木,則驗之方志。”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詮賦》:“ 張衡 《二京》,迅發以宏富。”
成語(Idiom):二京賦(èr jīng fù)
發音(Pronunciation):[èr jī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寫作或演講中的篇幅冗長,內容繁瑣,缺乏重點和亮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京賦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文體,又稱“京賦”。京賦是古代文人的一種創作方式,要求在一定的篇幅內表達豐富的內容,通常以形容長篇大論、冗長繁瑣的作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二京賦常用于形容寫作、演講或文章內容過于冗長、瑣碎,缺乏重點和亮點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調侃他人的長篇廢話或啰嗦不清的表達方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二京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中的“賦”這一文體。在古代,賦是一種富有文采的韻文,常用于描寫山水風景、表達思想感情等。而京賦則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賦,要求在一定的篇幅內表達豐富的內容,因此常被人們用來形容冗長而瑣碎的文學作品。二京賦則是對京賦的進一步夸張和諷刺,形容內容更為冗長、繁瑣的作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京賦由“二”、“京”和“賦”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太長,真是一篇二京賦。
2. 他的演講內容冗長,聽得我都快睡著了,簡直是一場二京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二京賦”拆分為“二”、“京”和“賦”三個字來記憶。同時,可以將其與冗長、繁瑣的作品聯系起來,形成記憶的聯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其他文體,如詩、曲、文等,以及其特點和發展歷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太啰嗦了,感覺像在聽一篇二京賦。
2. 初中生:這本小說內容太冗長,簡直是一部二京賦。
3. 高中生:這篇論文的篇幅太長了,充滿了二京賦的味道。
4. 大學生:這位演講者的發言太冗長了,真是一場二京賦。
5. 成年人:這份報告寫得太啰嗦了,簡直是一份二京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