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昏
基本解釋
(1).古代廢帝的封號之一。指 南朝 齊 蕭寶卷 。 齊明帝 次子。即位后荒淫殘暴。曾鑿金為蓮花布于地上,令所寵 潘妃 行其上,謂為“步步生蓮花”。后為 蕭衍 所殺。 和帝 立,追廢為 東昏侯 。 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七:“當時若遇 東昏 主,金葉蓮花是此人。”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三:“ 東昏 於苑中立店肆,以 潘妃 為市令,帝為市吏。”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謝禁纏足表》:“ 潘妃 貼地, 東昏 侈步步之嬌。”
(2).古代廢帝的封號之一。指 金熙宗 完顏亶 。在位九年,為平章政事 完顏亮 所殺。降封為 東昏王 。 宋 岳珂 《桯史·逆亮辭怪》:“ 金 酋 亮 未篡偽,封 岐王 ……愸愸有不為人下之意,境內多傳之,且驟施於國, 東昏 疑焉。”參閱《金史·熙宗紀》。
成語(Idiom):東昏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愚昧無知,思維遲鈍,行為荒唐可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昏源自《史記·卷一百二十六·匈奴列傳》中的故事。東方有個國家叫東胡,東胡國的國君東胡大王以昏庸著稱,管理國家不力,思維遲鈍,行為荒唐可笑。東胡大王的昏庸無能成為了后來“東昏”這個成語的比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的思維遲鈍,行為荒唐可笑的情況。常用于嘲笑或諷刺別人的愚蠢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昏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文獻《史記》中的東胡國大王的描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東昏西想,讓人難以理解。
2. 這個領導的決策太東昏西撞了,完全沒有考慮后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昏”與東方國家東胡的國君大王的昏庸無能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史記》深入了解東胡國大王的故事,并學習其他與愚昧無知相關的成語,如“昏庸”、“愚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想法太東昏了,我們都不明白他在說什么。
2. 初中生:這個電視劇情節太東昏了,根本就不符合邏輯。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劇情設定太東昏西想,完全沒有邏輯性。
4. 大學生:這個政策的制定過程太東昏西撞了,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5. 成人:他的言行舉止真是東昏西想,讓人無法理解他的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