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士
基本解釋
(1).武士。《韓非子·顯學》:“國平則養儒俠,難至則用介士。” 梁啟雄 淺解:“介士,即甲士、兵士。”《漢書·張湯傳》:“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諡曰 敬侯 。” 清 陳夢雷 《解介士傳》:“會 吳王夫差 將修怨於 越 ,下令國中募介士,無應者。”
(2).耿介正直的人。《漢書·鄒陽傳》“是以 申徒狄 蹈 雍 之河” 顏師古 注引 漢 服虔 曰:“﹝ 申徒狄 ﹞ 殷 之末世介士也。” 明 方孝孺 《題楊先生墓志銘后》:“古所謂介士幽人拔流俗者,其 白鹿子 之謂邪!” 清 鈕琇 《觚賸·石言》:“瑕不掩瑜,贋不亂真,介士之別也。”
成語(Idiom):介士(jiè shì)
發音(Pronunciation):jiè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有才學、有道德修養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介士是由“介”和“士”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介”意為介紹、傳遞,表示傳承和傳播;“士”意為有才學、有道德修養的人。因此,介士指的是有知識、有品德的人,通常用來形容有學問、有修養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介士這個成語可以用來贊美和稱贊有才學、有道德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學識淵博、有見識的老師、專家或者學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介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定公二十二年》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介子推薦自己的學生給齊國的君主,被問及學生的才能時,介子回答說:“其人其人,其鬼其鬼。”意思是說,人才是可以通過介紹和觀察來辨別的。后來,人們將介子的推薦和評價才能的才子引申為介士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士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介士,既有學問又有修養。
2. 這位教授是當今教育界的一位知名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介士”這個成語與“才學、道德修養”等關鍵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可以想象一位知識淵博、有道德修養的老師或者學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學問、修養相關的成語,例如“德才兼備”、“學富五車”等,可以幫助拓寬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一位介士,教得很好。
2. 初中生:這位科學家是一位真正的介士,對科學有深入的研究。
3. 高中生:他是一位有學問、有見識的介士,我們都非常尊敬他。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介士,他們的教導對我們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