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使臣
基本解釋
宋 代宮廷下級內侍官員的統稱,常充當內廷侍役和三省六部監門官等職。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車駕幸五岳觀》:“次有吏部小使臣百餘,皆公裳,執絡毯杖策,乘馬聽喚?!?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三省監門官》:“三省樞密院監門官,舊以小使臣為之?!?宋 趙彥衛 《云麓漫鈔》卷四:“使臣之義,始於藩鎮當國。初,武官處以三班號祗應官,有左右班供奉班是也。至 太宗 ,以其資品少,又創三班借職、三班奉職、左右侍禁、左右班殿直、東西頭供奉官,有司號為小使臣。”
成語(Idiom):小使臣
發音(Pronunciation):xiǎo shǐ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幼的使臣或使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小使臣是由“小”、“使”、“臣”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小”表示年幼,指代使臣或使者的年紀較?。弧笆埂北硎九汕?,指代派遣出去的使臣或使者;“臣”表示官員,指代擔任使臣或使者職務的人。整個成語的含義是指年幼的使臣或使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小使臣常用于形容年幼的人擔任重要職務或承擔重要使命的情況。也可用于形容年幼而聰明能干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小使臣的故事起源于《后漢書·楊震傳》。據傳,在東漢末年,楊震被任命為使者,他當時只有十二歲,年紀非常小。然而,楊震卻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能力,成功地完成了使命。因此,人們以“小使臣”來形容年幼而能干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小使臣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性成語(小、使)和一個名詞(臣)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小使臣雖然年紀輕,但卻展現出了成熟的才華。
2. 雖然他是個小使臣,但他的能力和經驗遠超出他的年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小使臣”與年幼而能干的形象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年紀很小的人穿著官服擔任重要使命的場景,將這個形象與“小使臣”的含義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幼和能干相關的成語,例如“小巧玲瓏”、“小家碧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雖然才五歲,但他畫畫的水平已經很高了,真是個小使臣。
2. 初中生:班里的班長雖然只是初一的學生,但她組織各種活動都非常有條理,真是個小使臣。
3. 高中生:盡管他只是個高中生,但他在學術研究上的成果已經引起了專家的關注,被稱為小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