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
基本解釋
山名。在 浙江省 寧波市 西南。自 天臺山 發脈,綿亙于 奉化 、 慈溪 、 馀姚 、 上虞 、 嵊縣 等縣境。道書以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 。凡二百八十二峰。相傳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稱 四明山 。《三才圖會·四明山圖考》:“ 四明山 者, 天臺 之委也。高興華頂,齊跨數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則直謂之 四明 。行山中大約五六十里,山山盤亙,竹樹蔥菁,眾壑之水,亂流爭趨。入益深,猿鳥之聲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氣,覺與世界如絶,不似 天臺 之近人也。道書稱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 ,刻 漢 隸‘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四明 。”
成語(Idiom):四明
發音(Pronunciation):sì m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聰明敏捷,見識廣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明是由“四”和“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四代表數字,表示多;明表示明亮、清楚。四明合在一起表示聰明敏捷,見識廣博的意思。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明一般用來形容人的才智過人,見識廣博,能夠迅速理解問題,并且能夠靈活應對各種情況。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聰明才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四明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四明最早出現在《淮南子·人間訓》中。故事中描述了一個名叫韓非的人,他聰明絕頂,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因此被稱為“四明之士”。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明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輕輕就能夠解決這么復雜的問題,真是個四明之人。
2. 她的見識和才智讓人佩服,真是個四明之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四個明亮的光源想象成四個聰明的人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四個明亮的光源與四明的含義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來擴展對四明的理解。例如,可以學習成語“明察秋毫”和“明辨是非”,來加深對四明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覺得小明真的很四明,他總是能夠迅速解答問題。
2. 初中生:我妹妹雖然年紀小,但她很四明,經常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3. 高中生:我認為四明不僅僅是指聰明才智,還包括見識廣博和靈活應對各種情況的能力。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思考,才能夠成為真正的四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