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病由口入 (bìng yóu kǒu rù)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yóu kǒu r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疾病通過嘴巴進入身體,比喻言辭造成的傷害或禍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病由口入這個成語是指疾病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引申為言辭對人的傷害或禍害。它告誡人們要謹慎言辭,避免因不慎說錯話而引發爭端或產生不良后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提醒人們注意言辭的影響力,尤其是在爭論、交流和社交場合。它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說話不負責任,言辭傷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醫學理論。古人認為疾病大多是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因此提醒人們要注意飲食衛生和避免傳染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成語的含義逐漸擴展到了言辭的傷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病由口入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每個字的意思是:病(疾病)、由(通過)、口(嘴巴)、入(進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你要注意言辭,不要因為一時沖動而傷害他人,畢竟病由口入。
2. 在公眾場合,我們應該謹言慎行,避免病由口入。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與“疾病”和“嘴巴”這兩個關鍵詞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因為說錯話而得了疾病,就會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言辭有關的成語,如“言過其實”、“言而無信”等,以加深對言辭影響力的認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告訴我要注意說話,因為病由口入。
2. 初中生:我們班上有個同學老是說別人的壞話,真是病由口入。
3. 高中生:在社交場合,我們應該注意言辭,避免因為不慎說錯話而引發爭端,畢竟病由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