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門
基本解釋
◎ 滅門 mièmén
(1) [an entire family is killed]∶一家人全被殺害
(2) [the name of family dies out]∶全家死光
滅門絕戶
詳細解釋
(1).謂全家人都被殺盡。《史記·龜策列傳》:“﹝ 邱子明 之屬﹞素有眥睚不快,因公行誅,恣意所傷,以破家滅門者,不可勝數(shù)。”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六:“ 安國 嘗力諫其兄以天下洶洶,不樂新法,皆歸咎於公,恐為家禍, 介甫 不聽。 安國 哭於影堂曰:‘吾家滅門矣!’”《三國演義》第八回:“ 允 曰:‘事若泄漏,我滅門矣。’” 梁斌 《播火記》四六:“ 張福奎 站在臺階上哈哈大笑,說:‘看這鬧紅軍的好下場,就欠抄家滅門!’”
(2).陰陽家所禁忌的一種兇神。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今陰陽家禁忌,可謂極密……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刀砧、天火、重喪……滅門、的呼等兇神。”
成語(Idiom):滅門
發(fā)音(Pronunciation):miè m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滅門指的是一家人全部被殺或者滅亡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滅門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家族觀念,家族被滅門意味著所有的家庭成員都被殺害或者死亡。這個成語在古代常常用來形容家族遭受災難或者遭到毀滅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滅門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家族遭受災難、遭到毀滅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描繪悲慘的家庭遭遇,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家族的衰敗和沒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滅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悲劇事件。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末年,李自成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殺死了明朝的皇帝和皇室成員,這被稱為“李闖滅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滅門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滅”表示消滅、毀滅,“門”表示家族、家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家族已經(jīng)滅門了,沒有后代了。
2. 他的家族因為某個原因而滅門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家族的門被火焰吞噬,整個家族都被毀滅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家族觀念和歷史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家族、衰敗、毀滅相關的成語,以豐富詞匯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族非常幸福,沒有發(fā)生過滅門的事情。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習了李闖滅門的故事。
3. 高中生:這個小說描寫了一個家族的滅門悲劇,讓人感到很沉重。
4. 大學生:滅門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某些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