悸懾
成語(Idiom):悸懾(jí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jí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害怕、恐懼。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悸懾是指內心的恐懼和害怕。形容人因為某種原因而心生畏懼,感到驚慌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對威脅、壓力或困境時的心理狀態。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對某種力量或權威的敬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悸懾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季康子的人,他因為害怕楚國的威脅而感到恐懼。因此,這個成語就形成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悸懾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悸”表示害怕、驚慌,而“懾”表示恐懼、畏懼。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那個強大的對手感到悸懾,不敢輕易挑戰。
2. 在面對困難時,他沒有絲毫的悸懾,勇往直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悸懾”拆分為“悸”和“懾”來記憶。其中,“悸”可以聯想到心跳加速的感覺,表示害怕;而“懾”可以聯想到被嚇到的狀態,表示恐懼。通過這樣的聯想,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悸懾相關的成語,如“悸動”、“懾服”等,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看到那只大老虎,小明感到悸懾,不敢靠近。
2. 初中生(13-15歲):在演講比賽前,小紅感到悸懾,但她還是勇敢地上臺發言。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高考的壓力,小李感到悸懾,但他堅持努力學習。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