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藁
詔藁(zhào gǎo)
發音:zhào gǎo
基本含義:指命令或指示,多用于貶義。
詳細解釋:詔藁是由“詔”和“藁”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詔”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公告,“藁”是指用來包裹官方文件的稻草。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以草率、粗糙的方式來發布命令或指示。它常用來形容命令或指示的內容質量低劣,不具備可行性或合理性。
使用場景: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批評或諷刺某人發布的命令或指示草率、粗糙,不經過充分思考或調查研究。例如,可以用來描述一個管理者給員工下達的指示不清楚或不合理。
故事起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方文書寫作。古代的文書寫作需要將文件用稻草包裹,然后用藁繩系好。如果文書的內容質量低劣,就會被形容為“詔藁”。
成語結構: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詔”和“藁”。
例句:
1. 那位總經理發布的指示真是詔藁,根本不考慮實際情況。
2. 這份報告寫得太詔藁了,根本沒有提供實質性的解決方案。
記憶技巧:可以將“詔藁”聯想為一張草率粗糙的文件,用稻草包裹著。通過這個形象,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詔藁”相關的成語,例如“詔書”和“藁城”。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老師發的作業要求太詔藁了,根本不知道該怎么做。
中學生(13-18歲):政府發布的環保政策太詔藁了,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
大學生(19-22歲):這篇論文的結論太詔藁了,沒有經過充分的研究和論證。
成年人:公司領導發布的新制度太詔藁了,沒有考慮到員工的實際情況。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