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蠻
基本解釋
指邊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宋書·自序傳》:“邊蠻畏服,皆納賦調。”《北齊書·李愍傳》:“ 梁 遣其 南司州 刺史 任思祖 、 隨郡 太守 桓和 等率馬步三萬,兼發邊蠻,圍逼 下溠戍 。”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即同為人類,等是男身,而生落邊蠻,僻居山穴。”
成語(Idiom):邊蠻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遠地區的蠻夷之民,也用來形容粗野無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蠻一詞由“邊”和“蠻”兩個字組成。邊指的是邊遠地區,蠻指的是原始、粗野的人。邊蠻原本指的是邊遠地區的原始部落或民族,后來也用來形容行為粗野、無禮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蠻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粗魯、無禮的人??梢栽谌粘I钪杏脕硇稳菽切]有教養、不懂禮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蠻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十一年》中,原文是“邊人蠻夷”。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當時中國的中原地區與邊遠地區的原始民族有很大的差別,中原地區人們認為那些原始民族粗魯無禮,所以就用邊蠻來形容他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的結構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分別是“邊”和“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野無禮,真是個邊蠻。
2. 這個人雖然很有才華,但是言行舉止卻像個邊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粗魯無禮的人站在邊遠地區,形象地表示出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邊遠地區的歷史和文化,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話粗魯無禮,就像個邊蠻一樣。
2. 初中生:這個同學行為舉止很粗野,真是個邊蠻。
3. 高中生:他的態度非常粗魯,簡直就是個邊蠻。
4. 大學生:那個人雖然很聰明,但是他的舉止很粗魯,真是個邊蠻。
5. 成年人:他的言行舉止粗魯無禮,完全是個邊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