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義
基本解釋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并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后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仆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
(2).指六書。《晉書·衛恒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蕓蕓親手澤。”參見“ 六書 ”。
成語(Idiom):六義
發音(Pronunciation):liù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詞語具有多個義項,含有多種解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六義是指一個詞語有六個不同的含義。這些含義可能是相似的,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六義的存在反映了漢語詞匯的豐富性和多義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六義的使用場景非常廣泛,可以用于文學作品、口語交流、寫作等方面。特別是在寫作中,使用六義可以使文章更加豐富多樣,增加語言的表達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六義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游》中。莊子在其中提到:“六義者,謂人之所以有六者也。”這句話意味著人們對于事物的理解有六個方面,即六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六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詞語的六義讓人們對它的理解更加豐富。
2. 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六義,使得情節更加曲折有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六義這個詞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六義分為六個部分,分別記憶每個義項的具體內容。
2. 創造與每個義項相關的聯想圖像或故事,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成語的知識,包括其他常用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故事有六義,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它。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寫一個詞語的六義,我覺得挺有趣的。
3. 高中生:我在寫作文的時候,經常使用六義來增加語言的表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