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柄
權柄(quán bǐng)
發音:quán bǐng
基本含義:指擁有權力和權威的地位。
詳細解釋:權柄是指擁有權力和權威的地位,可以決定事物的發展和結果。在社會中,權柄往往與職位、地位和責任緊密相連。擁有權柄的人可以對他人施加影響、制定規則、做出決策,并行使相應的權力。
使用場景:權柄常常用于描述政治、組織和權力等方面的問題。它可以用來形容國家元首、政府官員、企業領導者等擁有的權力和地位。同時,權柄也可以用來指代一些具有專門職責的人,如法官、教師等。
故事起源:權柄這個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權柄通常由君主或統治者擁有,他們通過掌握權力和權威來管理國家和人民。這個詞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如《禮記·曲禮上》中有“君子于其所任者,權柄也”之說。
成語結構:權柄是一個名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他擁有權柄,可以決定公司的發展方向。
2. 這位法官行使權柄,做出了公正的判決。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權柄這個詞。可以想象一個拿著權杖的人,象征著擁有權力和權威的地位。
延伸學習: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權柄的知識,可以了解一些相關的政治、組織和領導方面的內容。也可以閱讀一些相關的歷史書籍,了解權柄在不同時期和文化中的發展和變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是學校里的權柄,可以決定我們的課程安排。
2. 初中生(13-15歲):政府擁有權柄,可以制定法律來維護社會秩序。
3. 高中生(16-18歲):領導者擁有權柄,可以影響整個團隊的發展和成就。
4. 大學生(19-22歲):國家元首擁有權柄,可以決定國家的政策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