饑枯
基本解釋
因飢餓而憔悴。 唐 王昌齡 《箜篌引》:“顏色飢枯掩面羞,眼眶淚滴深兩眸。”
成語(Idiom):饑枯(jī kū)
發音(Pronunciation):jī k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饑餓、極度干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饑枯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饑意為饑餓,枯意為干癟。它的基本含義是形容人非常饑餓,身體非常干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饑枯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饑餓到了極點,也可以用來形容土地干旱干燥到了極點。這個成語多用于文學、詩歌等藝術作品中,也可以用于口語表達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饑枯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原文是“饑枯腸斷”。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的昭公因為戰爭和災荒,民眾饑餓到了極點,肚子都餓得像要斷裂一樣。這個故事描述了人們在饑荒中的苦難和痛苦,因此形成了“饑枯”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饑枯是一個形容詞性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個孩子餓得饑枯,連眼睛都沒有光彩了。
2. 干旱的土地上長不出一棵綠葉,整個地區都變得饑枯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非常饑餓的人,瘦得皮包骨頭,就像是枯瘦的樹干一樣,這樣就可以記住饑枯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饑枯相關的成語,如“饑不擇食”、“饑腸轆轆”等,來擴展對饑餓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餓得饑枯,連飯都吃不下了。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土地干燥到了饑枯的地步。
3. 高中生:他饑枯的身影在夜晚的街頭若隱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