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曠
成語(Idiom):違曠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ku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違背時令,不按時節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違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違”和“曠”。違指違背、違反,曠指空閑、荒廢。違曠的基本含義是指違背時令,不按時節行事。它形容人不守時,不遵守規定,不按照既定的時間、地點和方式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違曠多用于批評、指責他人不守時、不守紀律的行為。可以用來形容遲到、曠課、逃學等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工作中不按時完成任務、無所事事的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違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莊子·秋水》一篇中。故事講述了莊子的學生齊物子因為不按時出現在莊子的門前,被莊子責問道:“你為什么違反時令,不按時節來見我?”莊子借此教導齊物子要守時,不要違背時令。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違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違曠上課,老師對他很失望。
2. 這個員工工作態度不端正,經常違曠工作時間。
3. 學生們應該守時上學,不要違曠課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違背”、“不守時”等概念進行聯系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不按時行事,違背時令,荒廢時間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違曠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時間、守時相關的成語,如“守時”、“遲到”、“準時”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違曠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違曠上學的同學,他經常遲到。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經常違曠上課,老師常常批評他們。
3. 高中生:考試前不能違曠復習時間,要保證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