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視同兒戲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tóng ér x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將某事視為兒童玩耍,不予重視或認真對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視同兒戲是指對某事物或某人的重要性或嚴肅性不予重視,把它們當作兒童的游戲一樣看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待重要事務時輕率、不重視或不認真對待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該成語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左傳·哀公十三年》。當時,魯國的公子季札受命為魯國的外交大臣,負責與其他國家的使者進行交涉。然而,他對待外交事務不夠重視,常常以兒戲的態度對待,導致外交關系緊張,最終導致了魯國的外交失敗。因此,人們用“視同兒戲”來形容對待重要事務時的輕率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視同+賓語+兒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總是視同兒戲,沒有一點責任感。
2. 這些領導把環境保護問題視同兒戲,完全不重視。
3. 在關鍵時刻,他居然把比賽當成了視同兒戲,結果輸得一敗涂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視同兒戲”與對待重要事務的輕率態度聯系起來。可以想象自己在學習時將重要的考試當作兒童的游戲來玩耍,這樣就能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不以為然”、“漫不經心”等,以拓展對輕率態度的描述詞匯的掌握。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喜歡那個老師,他總是視同兒戲,不認真教我們知識。
2. 初中生:他對待學習總是視同兒戲,從不考慮將來的發展。
3. 高中生:有些同學對待高考就像視同兒戲,沒有認真備考,結果考不上理想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