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曲
基本解釋
指 唐 善歌者 張紅紅 隔屏以小豆記樂曲節拍之事。常用作詠吟善歌者的典故。 清 汪端 《湘煙小錄·紫姬哀詞》:“畫眉菱鏡花雙笑,記曲珠簾月二分。” 清 王蘊章 《碧血花·吊烈》:“ 紅紅 記曲采春歌,我亦聞歌喚奈何;誰唱 江 南腸斷句,清衫白髮雨婆娑?!眳⒁姟?記曲娘子 ”。
成語(Idiom):記曲
發音(Pronunciation):jì q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記住曲調,指能記住曲調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記曲是指能夠準確地記住曲調的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記憶力非常出眾,能夠輕松地記住復雜的曲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音樂方面的天賦和記憶力。也可以用來贊美人的記憶力非常好,能夠輕松地記住復雜的信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準書》中有一則關于記曲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位名叫翟子貢的音樂家,他非常擅長演奏琴曲,而且每次只需要聽一遍就能夠完美地記住曲調。有一次,他在齊國的宴會上演奏了一首古老的曲子,曲調非常復雜,但是他卻能夠完美地演奏出來,讓在場的人都非常驚訝。因此,人們就用“記曲”來形容他非凡的記憶力和音樂才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記曲的人,聽一遍就能夠完美地演奏出來。
2. 她的記憶力太好了,就像記曲一樣,能夠輕松地記住復雜的信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記曲”與音樂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演奏樂曲時,專注地記住每一個音符的聲音和位置,就像記住了樂曲的曲調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音樂家翟子貢的故事,了解他在音樂領域的成就和貢獻。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成為一個記曲的人,能夠演奏出美妙的音樂。
2. 初中生:他的記憶力真是太好了,就像記曲一樣,能夠輕松地記住復雜的知識點。
3. 高中生:她的音樂天賦非常出眾,她是一個真正的記曲的人,能夠演奏出各種復雜的曲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