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摭
成語(Idiom):鉤摭 (gōu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gōu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鉤摭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手指或爪子彎曲、伸展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鉤摭形容人的手指或爪子像鉤子一樣彎曲、伸展有力,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手指或爪子的力量大、靈活或有技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鉤摭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手指或爪子的力量、靈活性和技巧。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動作迅捷、準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鉤摭這個成語來源于《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故事。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平原君的一個隨從虞卿被敵軍追趕,他用手指抓住了一個樹枝,然后利用樹枝的彈力跳到了高處逃脫了追兵。后來,人們用“鉤摭”這個成語來形容虞卿的手指像鉤子一樣彎曲有力,有技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鉤摭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手指像鉤摭一樣,抓住了樹枝。
2. 這只貓的爪子鉤摭得很厲害,抓住了老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你可以聯想鉤摭的發音“gōu shí”和“勾死”,這樣可以幫助你記住鉤摭的意思是手指或爪子彎曲、伸展有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鉤摭相關的成語或詞語,例如“鉤心斗角”、“鉤沉問罪”。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手指鉤摭得很厲害,抓住了樹枝。
2. 初中生:這只貓的爪子鉤摭得很有力,抓住了老鼠。
3. 高中生:他的拳頭鉤摭得很準確,一擊就打倒了對手。
4. 大學生:這位鋼琴家的手指鉤摭靈活,演奏技巧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