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楊
基本解釋
(1).指 晉 朝 楊駿 、 楊珧 、 楊濟 。《晉書·楊駿傳》:“帝自 太康 以后,天下無事,不復留心萬機,惟躭酒色,始寵后黨,請謁公行,而 駿 與 珧 、 濟 勢傾天下,時人有‘三 楊 ’之號。”
(2).指 唐 代 楊憑 、 楊凝 、 楊凌 。《新唐書·楊憑傳》:“﹝ 憑 ﹞長善文辭,與弟 凝 、 凌 皆有名, 大歷 中,踵踴進士第,時號‘三 楊 ’。”
(3).指 明 朝的 楊士奇 、 楊榮 、 楊溥 。《明史·楊士奇楊榮楊溥傳贊》:“是以 明 稱賢相,必首三 楊 。” 清 錢謙益 《徐武靜生日置酒高會堂賦贈八百字》詩:“ 華亭 遺一老,定策嫓三 楊 。”
成語(Idiom):三楊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精神狀態或行為態度極為固執,不愿意改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楊源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楊人三問,吾不告。”在古代,楊人是指楊國的人,他們因為固執己見,三次詢問同樣的問題而得名。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固執不化,不肯聽取他人的意見,堅持自己的觀點,不愿意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楊一詞常用于形容個人或團體在某個問題上的固執態度。例如,當某人在討論中一直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肯接受他人的建議或意見時,可以用“他真是個三楊”的形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楊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的楊國。楊人因為固執己見,三次詢問同樣的問題被人們所嘲笑,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次數,表示固執的態度;“楊”是古代國名,代指楊國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新事物總是三楊,不肯接受任何改變。
2. 老師建議他改進寫作技巧,但他卻三楊不聽,堅持自己的寫作風格。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楊”與“固執”、“不變”等詞聯系起來,形成聯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像楊國的人一樣,固執己見,不肯改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一些相關的成語,如“一意孤行”、“鐵杵成針”等,它們都與個人的固執態度相關。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聽老師的話,真是個三楊。
2. 初中生:她對自己的夢想非常三楊,一直堅持不懈地努力。
3. 高中生:他在選擇專業時非常三楊,一直堅持自己的興趣方向。
4. 大學生:他的觀點非常三楊,不肯接受其他人的批評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