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陶然自得
發音(Pronunciation):táo rán zì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情愉快,自得其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心情愉快,滿足于自己的境遇,不求進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享受生活中的樂趣,不受外界干擾,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陶然自得”出自唐代文學家韓愈的《送陶潛之廣陵》:“陶潛乃大唐之陶淵明也,嗜酒好樂,陶然自得。”這句話形容了陶淵明的生活態度,后來逐漸演變為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三個漢字組成,其中“陶”表示陶淵明,是陶淵明的字,“然”表示陶淵明的生活態度,“自得”表示滿足自己的心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每天下班后都會去公園散步,陶然自得地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
2. 小明考試成績優秀,他陶然自得地向父母展示著自己的成績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陶淵明在田園中自得其樂的樣子,或者想象自己在一個寧靜的環境中,心情愉快地享受生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陶淵明的作品和他的生活態度,進一步理解“陶然自得”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看到自己種的花開了,他陶然自得地笑了起來。
2. 小學生:放學后,小紅跑到河邊捉了一些小魚,她陶然自得地觀察著它們。
3. 初中生:小明考試取得了好成績,他陶然自得地向同學們炫耀著。
4. 高中生:放假期間,小玲一個人在家看書,陶然自得地享受著寧靜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