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功鄉
基本解釋
唐 王績 字 無功 ,性嗜酒;嘗采 杜康 、 儀狄 以來善酒者為譜,著《醉鄉記》。見《新唐書·隱逸傳·王績》。后世因以“無功鄉”指醉鄉。 宋 蘇軾 《真一酒歌》:“湛然寂照非 楚 狂,終身不入無功鄉。”
成語(Idiom):無功鄉
發音(Pronunciation):wú gōng xi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了事情卻沒有任何成果或效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功鄉是由“無功”和“鄉”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無功”表示沒有成就或沒有效果,而“鄉”表示村莊或鄉鎮。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在一個村莊或鄉鎮中做了事情卻沒有任何成果或效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無功鄉通常用來形容做了很多工作但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況。可以在工作場合、學習環境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沒有明確的故事起源記錄無功鄉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功鄉的結構是“無功”+“鄉”,表示做了事情卻沒有成果或效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最終卻是無功鄉。
2. 我們要避免在工作中成為無功鄉,要注重結果和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功鄉”與“無功”的意思聯系起來,同時將“鄉”與村莊或鄉鎮聯系起來。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成果相關的成語,如“有功德”、“有功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昨天寫了很多作業,但老師批改后發現都是錯的,真是無功鄉。
2. 初中生(14歲):我參加了很多社團活動,但沒有任何一個活動能夠取得好成績,感覺自己成了無功鄉。
3. 高中生(17歲):我努力準備了很長時間的考試,結果卻沒有考到理想的分數,感覺自己白白付出了那么多,成了無功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