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節
基本解釋
古代使者持節出使,完命后還節于君。《漢書·汲黯傳》:“臣謹以便宜,持節發 河內 倉粟以振貧民。請歸節,伏矯制辠。”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口號》:“馳霜急歸節,幽云慘天容。”
成語(Idiom):歸節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回到正道,改正錯誤,恢復正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節一詞源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意為“回到正道”。它形容人們在犯錯或迷失道路后,能夠認識到錯誤,改正自己的行為,重新恢復道義和正義。歸節強調了人們應該反思自己的錯誤,并通過行動來糾正錯誤,以重新建立起正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節這個成語常用于教育、道德和行為規范的討論中。它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犯錯或迷失道路后能夠自我反省,改正錯誤,并重新回到正道上來的情況。此外,歸節還可以用來鼓勵人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的態度,勇于承認錯誤并采取積極的行動來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五年》這篇古代歷史文獻中。故事講述了齊國昭公在位時,曾經犯下嚴重的錯誤,但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決心改正,并最終恢復了國家的正常秩序。這個故事成為了歸節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節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歸”和“節”兩個字組成。其中,“歸”表示回到,恢復,而“節”表示正道,道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意識到自己犯了錯誤,決定歸節,重新做一個正直的人。
2. 在經歷了一段困難的時期后,他終于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歸節,重新開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節”與“回到正道”這個意思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走入錯誤的道路后,最終意識到錯誤,決定回到正道上來,這樣就能夠記住歸節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相關的成語,可以幫助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人際關系。一些類似的成語包括“悔過自新”、“改過自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意識到自己在考試中作弊是錯誤的,我要歸節,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
2. 初中生:我明白了自己對父母的不孝是錯誤的,我要歸節,多關心他們,幫助他們做家務。
3. 高中生:我意識到自己對環境保護的忽視是錯誤的,我要歸節,積極參與環保活動,為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4. 大學生:我明白了自己在學習上的懶散是錯誤的,我要歸節,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