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徠
基本解釋
回來。《楚辭·大招》:“魂魄歸徠,無遠遙只。”《楚辭·大招》:“魂乎歸徠,無東無西,無南無北只。”
成語(Idiom):歸徠(guī lái)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lá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歸還,歸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歸還原處,回到本來的地方或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物品或人回到原來的位置、歸還原主、恢復原狀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徠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故事的背景是齊國的襄公派人去周朝朝貢。當時,周朝的國君周幽王對齊國的朝貢非常不滿,遂命令朝貢使者將齊國的朝貢物品全部沒收,并將齊國的使者押送回齊國。齊國的使者在回國途中感到非常丟臉和難堪,他們希望能夠盡快歸還原處,恢復齊國的面子。于是,他們將自己的心情表達成了“歸徠”的形容詞,表示希望盡快回到齊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歸徠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歸徠了他父親借給他的錢。
2. 這本書終于歸徠到了圖書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歸徠”與“歸還原處”這個意思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歸還、歸宿相關的成語,如“歸心似箭”、“歸根到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書歸徠到了圖書館。
2. 初中生:他終于歸徠了他朋友借給他的球。
3. 高中生:這些文物歸徠到了原來的博物館。
4. 大學生:我將這筆錢歸徠給了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