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丁
基本解釋
舊稱機關團體中的勤雜人員。 沉從文 《煙斗》:“兩手環抱公文的公丁,彎著腰一句話不說,從房中出去了……他還得等候那公丁返身時才有公文可抄。”
成語(Idiom):公丁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d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廉明的官員或仆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丁是指公正廉明的官員或仆人。這個成語中的“公”指公正、公平,而“丁”則指仆人、奴仆。這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擔任官員或仆人的職責時,能夠公正廉明地履行職責,不偏袒、不貪污,忠誠盡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丁一詞常用于形容政府官員或服務員工等職業中的廉潔奉公的表現。可以用來表揚那些公正廉明、忠誠盡責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貪污腐敗、不廉潔奉公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丁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據說,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公丁湎的仆人,他非常忠誠、勤奮,而且公正廉明。他在為齊國做事時,始終堅守原則,不貪污受賄。因此,公丁湎成為了一個標志著廉潔奉公的典范,后來人們就用“公丁”來形容那些廉潔奉公的官員或仆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是形容詞,用來形容“丁”這個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公丁,從不接受賄賂。
2. 這位公務員工作認真負責,真是個好公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公丁”這個成語與廉潔奉公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穿著整潔、正直堅守原則的官員或仆人形象,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有關中國古代廉潔奉公的故事,如《左傳》中的“管仲負荊請罪”等,以了解更多與公正廉明有關的成語和故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公丁,不要偷看別人的試卷。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要用公丁的精神為同學們服務。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勇于揭露腐敗的公丁們學習,為社會的公正與正義而努力奮斗。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以公丁的精神,勤奮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
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