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須公
基本解釋
北齊 崔伯謙 的美稱。《北齊書·循吏傳·崔伯謙》:“﹝ 崔伯謙 ﹞除 南鉅鹿 守,事無巨細,必自親覽。民有貧弱未理者,皆曰:‘我自有 白鬚公 ,不慮不決。’”
成語(Idiom):白須公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xū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齡老邁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須公是一個形象生動的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年齡非常大,頭發已經全白,胡須也變成了白色。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年齡老邁的人,通常用來形容年紀很大的長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須公常常用來形容年紀很大的長者,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場景。比如,當我們見到一個頭發全白、步履蹣跚的老人時,可以說他是一個白須公。此外,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中的長者,比如一個資深教授、醫生或藝術家,他們可以被稱為白須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晉書·王敦傳》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講述了晉朝時期的王敦,他在封國時,有一位年紀很大的老人,頭發全白,胡須也變成了白色。人們稱他為“白須公”。后來,這個成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年紀很大的長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須公是一個四個字的成語,由“白”、“須”、“公”三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白須公是我們學校最古老的教授,他的經驗非常豐富。
2. 那個白須公是我們村里最年長的長者,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很大的長者,頭發全白,胡須也變成了白色,然后將其形象與“白須公”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年齡相關的成語,比如“白頭偕老”、“花甲之年”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奶奶今年已經八十歲了,她是一個白須公。
2. 初中生(13-15歲):我家附近有一位白須公,每天早上都會在公園散步。
3. 高中生(16-18歲):這位白須公是我們學校的校長,他已經退休了,但還經常來學校看望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