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氏冠
基本解釋
亦作“ 術士冠 ”。即鷸冠,古代掌天文者所戴的帽子。 漢 蔡邕 《獨斷》:“術士冠,前圓, 吳 制,邐迤四重, 趙 武靈王 好服之。今者不用,其説未聞。” 唐 顏師古 《匡謬正俗·鷸》:“鷸,水鳥……古人以其知天時,乃為冠,象此鳥之形,使掌天文者冠之。故逸《禮》記曰:‘知天文者冠鷸。’此其證也。鷸字音聿,亦有術音,故《禮》之《衣服圖》及 蔡邕 《獨斷》謂為‘術氏冠’,亦因鷸音轉為術字耳,非道術之謂也。” 章炳麟 《原儒》:“鷸冠者,亦曰術氏冠,又曰圜冠。”一說非鷸冠。《格致鏡原》卷十三引《秕言》:“《禮圖》以鷸冠為術士冠,此又以述與術音相近而誤。《漢·志》自有術士冠, 趙武靈王 好服之, 漢 不施用,非鷸冠也。”
成語(Idiom):術氏冠
發音(Pronunciation):shù shì g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某一領域中最權威、最高明的人或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術氏冠這個成語由“術”、“氏”和“冠”三個字組成。“術”指的是技藝或學問,“氏”表示屬于某個家族或世系,“冠”則意味著頭頂上的帽子,也可以引申為最高的榮譽。所以術氏冠的意思就是在某個領域中被公認為最高明、最權威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術氏冠常用于贊美某個領域的頂尖人物或事物,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中最出色的作品或成就。比如,可以用來形容某位科學家是某個領域的術氏冠,或者稱贊某部電影是電影界的術氏冠。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術氏冠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在古代,科舉考試是選拔官員的主要途徑,考生們為了取得最高的榮譽,都會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而那些在考試中表現出色、成績最好的人就被認為是最高明的人,被稱為術氏冠。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術氏冠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結構比較簡單,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音樂界被公認為術氏冠,無人能及。
2. 這個公司的產品一直被視為該行業的術氏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術”理解為技藝或學問,“氏”理解為家族或世系,“冠”理解為最高的榮譽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可以結合例句和使用場景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以及古代文化對于知識和學問的重視。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冠絕一時”、“冠冕堂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學校的術氏冠,教得最好。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是數學術氏冠,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3. 高中生:這本書是這個領域的術氏冠,值得一讀。
4. 大學生:他在研究領域是術氏冠,發表了很多重要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