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
基本解釋
(1).歸附于德政。《逸周書·大聚》:“譬之若冬日之陽,夏日之陰,不召而民自來,此謂歸德。”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太尉沛國劉矩》:“京師歸德,四方影附。” 三國 魏 李康 《運命論》:“ 西河 之人,肅然歸德。”
(2).謂歸順。《后漢書·袁安傳》:“伏念南單于 屯 ,先父舉眾歸德,自蒙恩以來,四十餘年。”
成語(Idiom):歸德
發音(Pronunciation):guī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歸還德行,回復道德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歸德是由“歸”和“德”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歸”表示回歸、歸還,“德”表示道德、品德。歸德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恢復或回歸到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德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歸德一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經歷一段低谷或錯誤之后,通過自我反省和努力改正過錯,重新恢復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表現。同時,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改正錯誤,回歸正確的道德道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歸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莊公二十九年》中的一則故事中。故事講述了莊公派人去向顓臾學習禮儀,但學生們卻貪圖享樂,不認真學習。莊公非常生氣,命令他們歸還德行,恢復正常的學習態度。這個故事成為了歸德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歸”和“德”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經迷失了自己,但后來通過努力歸德,重新成為了一個優秀的人。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人能夠自覺歸德,遵守道德規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歸還德行”的意思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犯錯誤之后,通過努力改正自己的行為,將德行歸還給社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道德倫理觀念,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德行的重視和培養方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犯了錯誤,但我會努力改正,歸德向老師道歉。
2. 初中生: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歸德于學校和家庭。
3. 高中生:當我們成為社會一員時,我們更應該自覺歸德,遵守社會道德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