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邑
基本解釋
猶邊城。泛指邊境地區。《禮記·玉藻》:“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史記·伍子胥列傳》:“ 楚平王 以其邊邑 鐘離 與 吳 邊邑 卑梁氏 俱蠶,兩女子爭桑相攻,乃大怒。”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荒城空大漠,邊邑無遺堵。” 宋 曾鞏 《太祖皇帝總敘》:“強僭之國,皆接以恩禮,商賈往來不禁,有出境犯其令者,迺為之置市邊邑,使兩利。”
成語(Idiom):邊邑(biān yì)
發音(Pronunciation):biān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邊遠的小城鎮或村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邊邑是由“邊”和“邑”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邊”表示邊界或邊緣,“邑”表示城鎮或村落。邊邑一詞形象地描繪了邊遠地區的小城鎮或村落,通常指的是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邊邑常用于形容偏遠地區的城鎮或村落,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地方的落后或閉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描述某個地方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或文化水平較低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邊邑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準書》中,描述了秦始皇時期,秦國邊境上的一些小城鎮或村落。這些邊遠地區的城鎮或村落經濟相對閉塞,交通不便,因此被稱為邊邑。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邊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成語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山村位于一個邊邑,交通非常不便。
2. 這個地方是個真正的邊邑,連手機信號都沒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邊邑”與偏遠地區的小城鎮或村落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來到一個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的地方,這就是一個邊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歷史上邊境地區的發展變化,以及當地的文化特點和風土人情。也可以學習其他與地理位置相關的成語,如“邊關”、“邊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家住在一個邊邑,離市區很遠。
2. 初中生:這個地方真是個邊邑,連個大超市都沒有。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去一個大城市讀大學,不想再呆在這個邊邑了。
4. 大學生:在這個邊邑上大學的日子過得很安靜,但有時也覺得有些無聊。
5. 成年人:雖然我出生在一個邊邑,但我一直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